《抗战之血色残阳》小说大结局在线试读 王明宇,聂思思小说阅读

发布时间:2024-01-06 编辑:小编

科什金是苏联坦克工程师中冉冉升起的明星。他曾在列宁格勒工业学院学习。1934年毕业后,在基洛夫工厂设计局任设计师和副主任,1938年代替了费尔索夫成为哈尔科夫设计局总设计师,后者遭到了清洗,其罪名是领导设计了一个糟糕的变速箱,尽管数量众多的变速箱故障都是由*作不当引起的。

在坦克设计局内,他领导了BT快速坦克的改进和A-20、T-32坦克实验样车的研制工作,他手上另一张王牌是BD-2型高速柴油机。科什金设想的新坦克为全履带式,用倾斜装甲板制.造车体,安装BD-2型柴油机,并采用口径尽可能大的坦克炮。科什金的设想与管理层意见不符,因此不能直接推出他的设计,而是用A-20和全履带式A-32过渡型号来实现他的设计,并以BT改进型名义上报军工集团审批。

1938年8月,科什金在莫斯科展示了他的新设计,并在军工集团领导的面前,批评受到总参谋部许多人所钟爱的BT坦克使用的轮履方案。他提出了一种更轻、更快、武器更好、装甲防护更强的全履带式A-32方案。许多“老近卫军”都惊呆了,认为A-32方案根本不可行。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成员伏罗希洛夫也持反对意见,好在斯大林也在居中调解,并请科什金研制A-20和A-32这两种车;但是斯大林似乎并不特别赞成全履带式坦克,并要求科什金说明全履带方案的优越性。

1939年12月19日,在T-32实验坦克基础上研制的T-34坦克获准投产,但必须重新验收。为此,需制.造11辆坦克来进行工厂试验和部队试验。同时,约瑟夫·雅科夫列维奇·科京领导的基洛夫工厂设计局又设计了T-50步兵伴随坦克。为了竞争,科京辩称,T-50和KB能履行所有坦克使命,言外之意是T-34没有必要投产。

1940年3月,T-34坦克的命运到了十字路口,科什金的工作受到管理层极大的干扰。经过据理力争,同意他再次说明T-34应当投产的理由,并获准在莫斯科与KB坦克作对比试验。

为了显示T-34坦克的优良性能,科什金和被挑选的乘员组,将2辆T-34坦克以履带行军的方式开到莫斯科作对比试验。此时正是寒风刺骨的冬季,科什金带着肺炎的早期症状,与乘员组一起以充满自信的英雄气概,用12天的时间,把新车开到了莫斯科。斯大林和国防会议的代表观看了对比试验。

机动灵活的T-34给斯大林和在场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KB坦克却显得很笨拙,样式陈旧。伏罗希洛夫礼貌地从外部仔细观看了T-34,同时坦克工业人民委员、机械制.造部长马雷舍夫又在车内、车外进行了检查,并对新坦克感到满意。

后续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回复书名即可阅读!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抗战之血色残阳》小说大结局在线试读 王明宇,聂思思小说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