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皇帝的日子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

发布时间:2023-09-07 编辑:小编

达七成,实在是骇人听闻。”外堂主事刘福通说道。

“这一定是那些管理皇庄的太监们相互勾结,盘剥百姓所致,他们欺上瞒下鱼肉乡里,苦了我皇庄里的老百姓了,所以我才想请诸位先生清查田庄账目,将这里面的蛀虫都揪出来,然后帮我再管理这些田庄,切莫再让皇庄里的佃户受苦了。”

“陛下仁慈,我墨家义不容辞,陛下打算以后如何管理这些皇庄,每年的佃租多少?”百里恪询问道。

“就按北直隶的最低标准收五成吧,如果是田地受灾减产则免租,优先保住佃户们的口粮,不能再让他们挨饿了。”

“去年我在广西游历时发现当地的人种植了一种叫玉蜀黍的农作物,对土壤环境的要求不高,具有很强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贫瘠性,我认为我们可以在收完小麦后再种一茬玉蜀黍,这样一块地可以收两季主粮了。”王福通建议道。

“不知这玉叔叔是何物?”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一种主粮叫这么奇怪的名字的,咋不叫王叔叔呢?这一下触及朱由检的知识盲区了。

“是一种海外传过来的农作物,其植株类似高粱,其果结于杆上。”

听了王福通的介绍朱由检恍然大悟,这不就是玉米么?也有的地方叫包谷或者叫棒子。

“不知这玉蜀黍产量如何?”朱由检询问道,在后世玉米的亩产1500至1800斤左右,但那是在良种和化肥的加持下才有的产量,明朝的玉米产量不可能会有这么高。

“当地人种植玉蜀黍已有60多年了,据我调查其亩产稳定在一石左右。”

明朝一石大约是120斤,在大明这个时期玉米的产量居然比小麦的产量还要低与后世的产量相差了10多倍。这差距有点大,或许可以通过改良种子提高产量。

“刘先生的提议甚好,我们可以先在皇庄实验。如果可行,那么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此事就由先生负责,若事成先生则活人无数功德无量。”

“谢陛下信任,此事我定当尽心尽力的办好,不辜负陛下的期望。我在福建试种过一种外来作物名叫番薯,此物产量颇丰,悉心照料下亩产可达数十石,不知可否在皇庄也试种此物……”

后续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回复书名即可阅读!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我在大明当皇帝的日子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