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 书库> 中华武魂

中华武魂

来源:网络

状态:已完结

作者:踏雪长歌行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早在原始时代,人们生活在莽莽荒原中。“人民少而禽兽众”《韩非子·五蠹》在残酷的生存斗争中,人与兽斗,在生存竞争中,人与人斗(原始人群间为争夺食物,领地,和配偶而发生争斗),其间既有徒手间的搏斗,又有徒手与器械的搏斗,经过若干万年的搏斗经验的积累,终于形成了击刺的技巧、攻防的姿态与动作,伴随着这些动作与技巧的掌握,逐渐产生了自觉运用这些技巧的观念。于是技击技巧与武术意识萌生了。至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部落之间有组织的战争,更加速了原始武术的形成。古籍传说中黄帝与炎帝的战争、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夏禹伐九黎、三苗的战争等等,有力的促进了器械的制作及技击技术的产生、发展。

至商周时期,青铜工艺以达到较高水平,加上战争频繁,军事武艺均有巨大发展。在商周时期,习练搏斗、角力是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礼记》:“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裸股肱 ,决射御”这表明周代以武力和勇力来挑选武士,在冬天也要进行包括角力的武艺训练。

古代典籍最早的“拳”字,见与《诗经·巧言》。诗人讽刺一个人说他“无拳无勇”。古注“拳”为“力”。可知当时人们心中的男子汉应试“有拳有勇”。拳指力量,勇指勇气,以拳代表力量。尽管当时还没有出现“拳法”之类的词,但周以“拳勇”一词代表武艺、勇力,也包含了徒手搏击的武艺。《管子》记载当时尚武,国君下令推荐”有拳勇股 之力、筋骨秀出于众者”。《左传》记晋侯做梦都梦见他和楚子搏斗,并战胜了对手。

直至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极大提高、文化学术繁荣、加上战争频繁,极大的促进了社会尚武之风,作为中华文化巨系统组成之一的武术体系得以初步形成。民间武术对武艺的精习与钻研,更是促进了武术技击技巧的多样化。《春秋·公羊传·庄公十二年》栽有一段武艺高超的例证:宋闵公臣南宫长性情刚烈,宋闵公侮辱了他。盛怒之下,他在搏斗中扭断了闵公的脖子。臣下仇牧赶来,执剑呵斥。被长万侧手击毙,脑袋都被打碎了。可见当时武风之胜。

先秦时期,中国武术开始形成为一种武术形态,其重要标志之一便是自觉性武术意识的出现和武术理论的初步形成。所谓自觉性武术意识主要表现为武术竞技意识、武术伦理意识及武术理论认知等方面。人们在这时有一种从事武术活动、参与武艺的较量,以追求战胜对方的满足感。那时人们的英雄观、欢乐满足感、荣誉感及审美感具是集中在战斗领域。可见,当时人们骨子里的争强与好战。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中华武魂
返回顶部